不妨给缩略词一些时间
央视按有关通知,已经在主持人口播、采访和字幕中,屏蔽了NBA、GDP、WTO、CPI。对此,国家语委有关负责人表态认为,字母词的使用首先要满足人们的表达要求,与之同时也希望那些字母能尽快汉语化,符合中国人的表达习惯。南都昨日社论强调了两层意思:一是不必要,不清不楚的词汇删减行为,很难影响大众的使用,只能成为有关方面对词语的权力;二是无意义,缩略词恰恰是中国人语言习惯的一部分,体现了汉语的宽容与吸纳,缩减了汉语言文字的活水源头,而建立在词语之上的表达、思想等,将随之受到抑制。语言传播在强调规范性的同时,从来就绕不开简约化、通俗化的过程,这方面最显著的例子就是近代中国从近邻日本引进的许多*治、科学词汇,从最开始的拗口直(音)译,逐步演化到顺口的意译与音译的结合,以及赋予文言文已有词汇崭新的意义。毫无疑问,在当时,这些新词的出现,对于中国社会大多数不直接与西学相关、隔离在新式传媒传播范畴之外的人们而言,构成了阅读、理解和表达的阻碍。这也提醒我们,不能以短时间内接受人群的多寡,或者某种节点上的比例,去贸然判定新词汇、新表达方式、新的语义结构的存在必要。如前所述,近代中国从邻国或由翻译家“发明”出的一整套新词,虽然在使用之初对大众有所阻碍,但因为契合国家*治、*事、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潮流,符合民智开启的需要,因此非但没有如当初的一些士大夫痛心疾首或危言耸听的那样夭折,反而逐步成为了现代语文的重要基础。再来看N B A、G D P、WT O、CPI等字母(缩略)词的当前使用。不容否认,任何非汉语本源(包括近代转译而来的新词)的字词句,一定会对本源产生破坏力,在学术领域传承对这种本源的认知,意义非常重要。但在大众传播的渠道中,如果这种破坏力并不大,却具备相对的规范、简约、通俗意义,有助于表达,那么完全可以视为时代进步的代价。与半文半白、汉英语混杂使用的洋径浜、专业术语滥用等做法相比,字母(缩略)词可以为大众传播节省时间,加速表达、畅通思想,并且也不难转译和阐释。□郑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