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患者,女性,45岁,1年来反复出现血尿,未予重视,并逐渐发现蛋白尿,肾功能不全,转氨酶升高,区域性门脉高压,风湿免疫科就诊,进一步完善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MPO(+),诊断为ANCA相关血管炎,予激素+CTX治疗后好转。
病例2:患者,女性,32岁,2年来反复出现口腔溃疡,平均10余次/年,伴疼痛,查体:口腔粘膜、舌面、咽喉壁均可见溃疡,炎症指标高,胃镜提示食道溃疡。风湿免疫科就诊,诊断:不完全性白塞病。予沙利度胺+秋水仙碱治疗后好转。
(图片来源于网络)
病例3:患者,男性,33岁,反复下肢皮肤溃疡5年,无全身其他脏器损害,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皮肤溃疡面积逐渐增大,给予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皮肤活检:白细胞破裂性血管炎。给予局部分泌物细菌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后加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同时抗凝治疗后好转。
病例4:患者,女性,65岁,反复血尿、蛋白尿1年,伴关节痛、下肢皮肤溃疡、难以愈合,抗感染治疗效果差,完善检查抗核抗体1:,SM抗体(+),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其下肢皮肤溃疡为SLE相关血管炎,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好转。
(图片来源于网络)
知识科普:
1.什么是血管炎?
血管炎是以血管壁的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征的一组异质性极强的疾病,由于血管遍布全身各处,故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可遍布全身各个器官,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大相径庭,又可以十分相似,因此诊断较为困难。
2.血管炎的分类
3.血管炎的临床表现
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可遍布全身,既可以是单个系统的症状(皮肤皮疹溃疡、毛囊炎、血尿蛋白尿、咳嗽咳痰、头晕头痛、腹泻恶心、眼睑红肿、听力下降、甚至乳腺结节等),也可能是全身症状(发热、乏力、食欲下降、肌痛、关节痛、盗汗、体重下降等)。这些都可能是血管炎导致的,而不同类型的血管炎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也有差异,医院进一步检查,系统排查后用药。常规的检查手段:血常规、CRP、血清(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补体、血管造影、血管超声、血管CT、病理等等。
一般来说血管炎都会进展的,不经治疗会引起全身多个脏器不可逆的损伤,从而影响预后,甚至死亡。所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定期复诊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