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医精诚纪念张志礼教授 [复制链接]

1#

JINIAN

大医精诚——纪念张志礼教授

——蔡瑞康

我与张志礼教授认识五十多年,我们都是从西安走出来的,他毕业于西北医学院(后更名为西安医学院、西安医科大学,现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我毕业于第四*医大学。后来,又在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共同学习进修过,于是就认识了。但当时还不十分熟悉,他给我的印象是待人很谦虚、做事勤勤恳恳。

我和张志礼教授真正接触较多是在“文革”期间,医院搞运动,医疗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于是我就到赵炳南老师那里帮忙,跟他抄方学习。那医院皮外科工作,张志礼也在那里,我们两人就有了深入交流的机会。我跟赵老师学习的时候,张志礼已经系统学习了3年中医,也跟赵老师很长一段时间了,中医基础十分扎实,我有很多不懂的问题也常常向他请教。

我和张志礼关系比较密切,一方面我们都是从西安来的,另一方面我们都是西学中,在学术上常常有共鸣的地方。我们经常在一块讨论,内容就是怎么在继承中医的传统后,进一步把西医的观点逐渐融合进去,结合成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医学。我们谈得最多的就是一些难攻克的疾病,比如说红斑狼疮。还有就是中医的证和西医的病怎么结合,治疗方法如何结合等等。

一、张志礼最大的贡献就是他开拓了中西医结合皮肤科事业,而且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赵炳南老师带了很多徒弟,其中张志礼是西医学习中医的领头羊。他勤奋好学,认真求索,深得赵老赏识和真传,并系统地整理了赵老师的诊治经验,继承和发展了老师的学术思想。我虽然也参与整理了《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但主要的工作都是由张志礼承担的,他是我们业务上的大师兄。赵老逝世后,他还着手成立了赵炳南皮肤病医疗研究中心,进一步促进了老师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张志礼不但善于继承,还勇于创新,富有开拓精神。在他眼里,中西医并无优劣之别,而是各有所长,主张取长补短,把中医和西医融会贯通。在他的医案集里,好多是融会贯通以后变成了他自己的东西。他很好地继承了老师的学术思想和诊疗技艺,同时,也走出了自己的路,这是非常宝贵的。比如,对马齿苋的再认识过程,他通过西医研究中的动物药理实验,证实了中药马齿苋有抗过敏、抗组胺的作用。又比如,石蓝草煎剂的研制就是在赵老师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并利用西医学手段阐释了其作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还获得了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临床实践证明,石蓝草煎剂治疗急性湿疹皮炎类疾病的效果还是相当好的。

他在学术上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对中西医融会贯通,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从诊断到治疗,从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统一,总结出一整套完整的中西医结合皮肤病诊治理论,尤其是在治疗常见病、疑难病如湿疹皮炎、银屑病、红斑狼疮、皮肌炎、天疱疮、白塞病等领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二、张志礼不仅在中西医结合学术上的成就值得我们去学习,他的医德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首先,他平等对待病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上到中央首长,下至普通工人农民,他都一视同仁、关心爱护、认真负责。在他的《张志礼皮肤病医案选萃》一书中,就有中央领导薄一波的题词。他对病人是认真负责的,在他病故之前曾经告诉我,一些红斑狼疮患者,大约20年了,他一直在追踪,拜托我负责到底。我对他这一点很有同感,也深受影响。我们要学习他这种平等对待病人、认真负责到底的精神,这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非常可贵。在他刚刚做完心脏手术后不久,还坚持出门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他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诲人不倦。他虽然大我几岁,但从来没有老大哥的架子,无论问他什么问题,他都会耐心细致地解答。他对人非常诚恳,和他在一起讨论问题是很高兴愉快的。他对我来说,亦师亦友,我把他称为赵老之下的老师。

除此以外,他作风很朴实,不喜欢哗众取宠,对老专家前辈们非常尊重,对年轻一代也和蔼可亲,在同行里威信很高。他虽然称得上是大家,但没有什么派头,穿着也很随和,开会的时候也不会有盛气凌人的样子,这都是很好的优点。我跟他志同道合,他有很多好的学术观点,让我受益匪浅。

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张志礼在专业方面好学上进、勤奋刻苦、勇于革新的精神,在德行方面平等待人、诲人不倦、视病人如亲人的品德。在我心中,他就是“大医精诚”的典范。

责任编辑:江雅楠

更多精彩内容,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