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的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全国名中医、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
张鸣鹤(—),男,汉族,浙江嘉善人。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疗系,后参加山东省西医学习中医班。从医七十年,创立风湿免疫性疾病热痹学说,独创中西医结合关节矫形技术,年最早创建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科。曾任山医院内科主任兼山东中医药大学内科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山东省职业道德标兵”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一、学术思想张鸣鹤教授毕生致力于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精通中西医理论,崇尚“热*致痹”学说,倡导中西医结合,衷中参西,把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融入中医辨证论治中去,提出“清热解*法可作为一切风湿性疾病治疗的基础”的观点,不仅在理论上完善创新,而且在实践中得到广泛验证和推广。张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风湿免疫疾病的临证思辨逐渐形成其独到的见解和观点。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白塞病、骨关节炎等常见和难治性疾病的共性和各自的临床特点,应用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整体治疗,这些观点和见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先从西医的角度最大限度明确诊断,然后分层分类,按中医理论进行辨证,以西医诊断病名为纲,中医证候要素为目,把中医的证隶属于西医的病之内。2.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治疗。针对风湿免疫性疾病“因炎致病”“因炎致痛”“炎热灼痛”的致病机制,在清热解*的基础上根据疾病所处不同阶段的不同证候,进行辨证论治。3.遵循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对风湿病多种矛盾证候和现象进行思辨,进而处理各种矛盾。4.临床诊治中做到辨证与辨病、内治和外治、内科和多临床学科的综合思辨,然后权衡利弊进行取舍治疗。5.临证病因证候的思辨归纳决定临床选方用药,选方用药常针对多个病因病机和证候要素,既注重清热解*药物的搭配,又注重清热解*药与祛风、散寒、利湿等十八种治法药物间的配伍,还要根据病人体质和旧病宿疾的整体情况,予以兼顾用药。二、临床经验(一)注重清热解*并巧妙配伍认为炎即有热,热与*相伴,因此提出“因炎致痹”“因炎致痛”的观点,临床上注重运用清热解*法,形成了治疗风湿病之十八法,分别为:清热解*法、清热凉血解*法、清热益气解*法、清热养血解*法、清热化痰解*法、清热凉血解*法、清热益气解*法、清热养血解*法、清热化痰解*法、清热软坚解*法、清热活血解*法、清热通腑解*法、清热补肾解*法、清热固涩解*法、清热明目解*法、清热养肝解*法、清热通淋解*法、清热除疹解*法。清热解*十八法可单独或交互联合,灵活配伍,方能显效。常用的清热解*药:金银花、红藤、板蓝根、连翘、田基*、半枝莲、蒲公英、虎杖、紫花地丁等药物。由于此类药物大多味苦性寒,且风湿病大多病程长缠绵难愈,长期服用此类药物易败胃伤脾,因此,在药物的选择上尽量选用甘寒不伤胃或味苦而微寒之品,并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常加荜澄茄、吴茱萸、小茴香、干姜等温中散寒之品,一为反佐药物苦寒之性,二为顾护脾胃不受伤害,且能调和药物口味利于病人长期口服。张鸣鹤教授常用清热解*药物的叠加配伍:金银花加大血藤,贯众与大青叶,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连翘与牡丹皮,*芩、*连、*柏与熟大*,苦参、龙胆草与金钱草,玄参、胖大海与知母,蒲公英、夏枯草、野菊花与千里光,白头翁、败酱草与马齿苋。(二)力求明确诊断,中西医并重张鸣鹤教授在临床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但不拘泥于纯中医。多年来张鸣鹤教授坚持走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之路,临床上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血管炎、斯蒂尔病等系统性内脏损伤的患者,常根据病情轻重的不同使用大、中、小不等剂量的激素,控制急性病情,同时服用中药协同控制病情,并减少激素等西药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待急性期得以控制,中药发挥作用后,逐渐撤减激素,直至最小剂量维持,甚至停用激素。对于顽固性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张鸣鹤教授提倡亦可酌情使用小剂量激素,而以中药治疗为主。对于疼痛明显者,则认为不可刻意检验中医药止痛效果,完全可以适量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炎止痛,以缓解病人痛苦。(三)分期治疗,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风湿病属于系统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病程缠绵,病机多变,诊治颇为棘手。张鸣鹤教授临证始终把辨证论治作为指导诊治风湿病的基本法则,又因每一种疾病在病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病理变化特点,且常常有相同的病机转变趋势,张教授非常强调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始终抓住每一种疾病的病机本质,尽量做到“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准确选方,灵活配伍。且要针对“因炎致病”的特点,使清热解*法贯穿治疗始终,方能控制全身炎症,防病传变。
三、善治病种举例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尪痹”“顽痹”“历节”范畴。张鸣鹤教授认为湿热瘀*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机,清热解*法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治法。故张教授在临床上始终以清热解*法为核心,结合其他治则合用。张老用药特色如下。(1)妙用引经药:如当颞颌关节疼痛张口困难时,用细辛、白芷;肩关节疼痛抬举困难时,用羌活、桑枝等。(2)善用温中药物:对脾胃虚弱者,应用金银花、蒲公英等药而非*柏、苦参等苦寒直折之品,若仍不耐受者,可加健脾益气之品,如*参、白术等。(3)注意虫类药物:张老认为痹证日久,痰瘀阻络,应适当选用虫类药物,如全蝎、蜈蚣、水蛭、土鳖虫等。(4)讲究止痛药物:疼痛是本科室就诊患者亟待解决的主症之一,温经散寒止痛常用附子、乌头、细辛等;清热解*止痛常用青风藤、雷公藤、忍冬藤;活血祛瘀止痛选用穿山甲、乳香、没药等;祛风止痛药常用马钱子、全蝎、蜈蚣等。
四、典型医案
孙某,女,30岁。全身多关节游走性疼痛1年,双腕、双肘、双膝关节疼痛,有轻微的红肿发热,活动度良好,医院化验RF(+)、ASO(+)、红细胞沉降率(ESR)48mm/h。初诊年10月22日。患者1年前因生产后受凉,出现全身多关节的游走性疼痛,现双手指关节肿胀疼痛、双手腕弯曲时疼痛,双膝关节下蹲尚可。其他关节轻痛。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厚,脉弦。实验室检查:ESR39mm/h。此乃素体阴虚、湿热邪*痹阻经络引发痹症,治以清热解*,祛风除湿。方药如下:金银花20g,大血藤20g,雷公藤10g,虎杖20g,羌活15g,独活20g,川断15g,川牛膝15g,鬼箭羽15g,红花10g,制川乌6g,桂枝10g。18剂,水煎服,日一剂。二诊年11月19日。手、腕等多关节已经不痛。腰背部疼痛感明显,其他关节仅在阴雨天或受凉时有轻微的不适感。舌淡红,苔白,脉弦细。处方如下:葛根20g,金银花20g,大血藤20g,虎杖20g,羌活15g,独活20g,川芎12g,川断15g,川牛膝15g,鬼箭羽15g,红花10g,荜澄茄12g。24剂,水煎服,日一剂。三诊年12月2o日。腰背部轻痛,两手发酸,两肩作痛,其余关节已不痛,实验室检查:ESR21mm/h,舌淡红,苔*,脉弦细。接11月19日方去川断,加白芍20g、白术20g。24剂,水煎服,日一剂。嘱咐患者坚持服药直至痊愈。文章来源:岐*厚德:医院名中医学术经验集.第一辑/庄严,赵升田,李伟主编.—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0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