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祛风湿热药的简单归纳 [复制链接]

1#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神农本草经》

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

气特异,味苦、微涩。以色棕*、气味浓厚者为佳。

生用。

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祛风湿,清湿热,舒筋络,止痹痛,退虚热。

1.风湿痹证,筋脉拘挛,骨节酸痛:善于祛风湿,舒筋络,止痹痛,为“风药中之润剂”,能“通关节,流行脉络”,凡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无问寒热新久,均可配伍应用。对热痹尤为适宜 

2.中风半身不遂

3.湿热*疸

4.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治虚热要药。

煎服,3~10g。

《神农本草经》

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习称“汉防己”。

气微,味苦。以粉性足、纤维少者为佳。

生用。

苦,寒。归膀胱、肺经。

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1.风湿痹痛:对风湿痹证湿热偏盛,肢体酸重,关节红肿疼痛,及湿热身痛者,尤为要药

2.水肿,脚气肿痛,小便不利:善走下行而泄下焦膀胱湿热,尤宜于下肢水肿,小便不利者

3.湿疹疮*

4.有降血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

煎服,5~10g。

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胃纳不佳及阴虚体弱者慎服。

本品又称“汉防己”。另外,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的根称为“广防己”或“木防己”。过去通称为“防己”,二者常常混用,并有“木防己长于祛风止痛,汉防己长于利水消肿”之说。但由于广防己含有马兜铃酸,具有肾*性,为保证用药安全,国家已于年发布文件停用“广防己”药用标准,以“粉防己”代之。

《本草图经》

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嫩枝。

气微,味淡。以质嫩、断面*白色者为佳。

生用或炒用。

微苦,平。归肝经。

祛风湿,利关节。

风湿痹证,肩臂、关节酸痛麻木:祛风湿而善达四肢经络,通利关节,痹证新久、寒热均可应用,尤宜于风湿热痹,肩臂、关节酸痛麻木者

另:引药上行,作用于上肢。

煎服,9~15g。外用适量。

《新修本草》

菊科植物豨莶、腺梗豨莶或毛梗豨莶的干燥地上部分。

气微,味微苦。以叶多、质嫩、色灰绿者为佳。

生用或酒蒸制用。

辛、苦,寒。归肝、肾经。

祛风湿,利关节,解*。

1.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木:。生用性寒,宜于风湿热痹;酒制后寓补肝肾之功,常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

2.中风半身不遂

3.风疹,湿疮,痈肿疮*:生用苦寒能清热解*,除湿热。

4.能降血压,可治高血压病。

煎服,9~12g。外用适量。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宜制用,治风疹湿疮、痈肿疮*宜生用。

《本草图经》

马鞭草科植物海州常山的干燥嫩枝和叶。

有特异臭气,味苦而涩。以色绿者为佳。

生用。

辛、苦、甘,凉。归肝经。

祛风湿,通经络,平肝。

1.风湿痹证

2.中风半身不遂

3.风疹,湿疮

4.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煎服,5~15g;用于高血压病不宜久煎。研末服,每次3g。外用适量。

《海药本草》

豆科植物刺桐或乔木刺桐的树皮。

气微香,味微苦。以钉刺多者为佳。

生用。

苦、辛,平。归肝经。

祛风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

1.风湿痹证:尤善治下肢关节痹痛。

2.疥癣,湿疹

煎服,5~15g;或酒浸服。外用适量。

《神农本草经》

夹竹桃科植物络石的干燥带叶藤茎。又名“风车茉莉”

气微,味微苦。以叶多、色绿者为佳。

生用。

苦,微寒。归心、肝、肾经。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1.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善于祛风通络,苦能燥湿,微寒清热,尤宜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

2.喉痹,痈肿:可用于热*壅盛之喉痹、痈肿。治热*之咽喉肿痛

3.跌扑损伤

煎服,6~12g。

络石藤与海风藤均能祛风通络,常用于风湿所致的关节屈伸不利,筋脉拘挛及跌打损伤。但海风藤性微温,适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者;络石藤性微寒,尤宜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者。

《本草纲目拾遗》

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干燥根或根的木质部。

气微、特异,味苦微辛。以块大、断面红棕色者为佳。

生用。

苦、辛,寒;有大*。归肝、肾经。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

1.风湿顽痹:治风湿顽痹要药,尤宜于关节红肿热痛、肿胀难消、晨僵、功能受限,甚至关节变形者

2.麻风病,顽癣,湿疹,疥疮

3.治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红斑狼疮、口眼干燥综合征、白塞病。

煎服,1~3g,先煎。外用适量,研粉或捣烂敷;或制成

酊剂、软膏涂擦。

本品有大*,内服宜慎。外敷不可超过半小时,否则起泡。凡有心、肝、肾器质性病变及白细胞减少者慎服。孕妇禁服。

《救荒本草》

牻牛儿苗科植物牻牛儿苗、老鹳草或野老鹳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前者习称“长嘴老鹳草”,后两者习称“短嘴老鹳草”。

气微,味淡。以色灰绿、叶多、果实多者为佳。

生用。

辛、苦,平。归肝、肾、脾经。

祛风湿,通经络,止泻痢,清热解*。

1.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筋骨酸痛:性善疏通,有较好的祛风湿,通经络作用 

2.泄泻痢疾

3.疮疡

煎服,9~15g;或熬膏、酒浸服。外用适量。

《本草纲目》

葫芦科植物丝瓜的干燥成熟果实的维管束。

气微,味淡。以筋络细、坚韧、色淡*白者为佳。

生用。

甘,平。归肺、胃、肝经。

祛风,通络,活血,下乳。

1.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善于祛风通络,唯药力平和,多入复方中应用。

2.胸胁胀痛:入肝经能活血通络,常用于气血瘀滞之胸胁胀痛

3.乳汁不通,乳痈肿痛:体轻通利,善通乳络

4.能治跌打损伤、胸痹等。

煎服,5~12g。外用适量。

木丹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