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博客视点耐得住寂寞的堵纯信esuu5hra
TUhjnbcbe - 2020/7/12 11:29:00

博客视点:耐得住寂寞的堵纯信


科研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  科研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今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堵纯信,就是一个完美的注解。  也许没人相信,73岁的他直到退休仍然是河南省农科院的一个副研究员。他搞科研从来不是为了评职称。  也许没人相信,一个获得国家大奖的科研课题,是他临近退休之年的自选动作。退休10余年,仍然提着小布兜每年到海南育种不间断。  也许没人相信,一个获得国家大奖的科研课题,在研究阶段没花国家一分钱科研经费,只是在2000年进入推广阶段后才获得两次70万元推广经费资助。  堵纯信是个很低调的人。众多科研人员关注的职称、科研经费乃至知名度,他从来没放在心上。采访前,在百度上搜索,与郑单958有关的条目达2.3万多条,而与堵纯信相关的只有500条,且多在玉米良种选育者名单中出现,有关他个人的专访和报道几近空白。就是在这些极少的报道中,有的还把郑单958的第一完成人错写为其他人,他都无所谓。  君子端方,温良如玉。是见面后堵纯信给留下的印象。这是位满头银发的敦厚长者,精神饱满却不张扬,语调温和而从容。  堵纯信1936年出生于河南省原阳县,在卫辉县上高中。1957年,考入河南农学院(现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1961年分配到开封地区农业局负责农技推广,1972年在河南省农业厅工作过几个月,1973年1月来调入河南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玉米研究室,一直工作到1996年退休。  也许岁月的确平淡如水,谈起自己的经历,堵纯信简短几语带过。只有从同事的评价中,才能发觉一丝不平常之处  育种是堵老师的最大乐趣,从退休至今11年,堵老师一直没脱离研究工作。为了加快育种进程,70多岁的人了,他每年总要到海南育种基地呆上几个月,几十年不间断。  郑单958是怎样诞生的  堵姓是一个很稀有的姓。堵纯信育种的思路和方法,也很别致:一是极具前瞻性,二是精细育种。  以前高产玉米育种,主流方向是稀植大穗品种,但堵纯信选择的方向是重视综合性状,通过在株型上充分利用光能进行技术突破。超前的思路,让他的育种方法与其他专家处处透着不同  通常专家们的育种田每亩地只种3000多棵。这样育出的种子单株特性很好,但显不出缺点。堵纯信选择密植,每亩地种5000棵,人为加大环境压力,从中选出株型紧凑、耐密性好的,这样才能在有限空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光能。  通常专家育种一般习惯春播,便于授粉。堵纯信偏偏选择夏播,夏播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刮大风时可以检验抗倒伏性,病虫害多可以检验抗病害性,高温、阴雨寡照、干旱可以检测选择结实性和抗逆性。  每个育种环节,堵纯信都精心管理,有自己的诀窍,间苗期,选择根系发达、不易拔出的;抽穗期,选择雄穗分枝少的,减少单株损耗;灌浆期,选择抗病性突出的;收获以后选穗,则要挑出籽粒深、出籽率高、经济系数高的  如今,堵纯信的这些育种方法已经被很多人接受,但在当时,像他那样全方位、成体系的育种思路,无疑是创新和超前的。  数十年不懈劳作,堵纯信终于主持选育出了今天的一号种子郑单958,以及豫玉17、豫玉19等一系列优良杂交种。  郑单958至少是超前10年出现的品种。在正常遗传育种条件下,它应该到2010年才出世。河南省农科院院长马万杰研究员告诉,目前业内关注的超级玉米,其培育指标就是以郑单958为标杆的。  郑单958自2004年推广以来,连续4年都是我国第一大农作物品种,在全国累计推广2.5亿亩以上,增产145.5亿公斤,实现农民增收140亿元。  (本文来源:  )

1
查看完整版本: 博客视点耐得住寂寞的堵纯信esuu5h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