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湿热*瘀胶结。湿之形成责之于湿从外袭,或脾虚生湿,或气化不利内生痰湿,内外相合,湿注经脉骨节。湿为阴邪,与寒热诸邪相合,从阳化热或郁而化热,湿热内生,胶结日久不解,郁结为*,湿热*邪交织于一体,痹阻经络,着于筋脉。
若湿热*邪蕴结不解,势必伤及正气,更易招致外邪而成虚实夹杂之患,使邪盛正虚而成难解之势。湿热蕴结,湿热不除,与气血相搏,阻碍气化生机,导致湿浊、热郁瘀滞脉络则成瘀,正如明代医家赵献可所言:“湿热久停,蒸腐气血而成瘀浊”。
热*必伤阴耗气,气虚行血无力则血液瘀滞,加之湿邪阻于血络,气血运行不畅则更容易导致瘀血之证[3]。病久耗损肝肾之阴,常可导致心烦、口渴、舌红、脉细数等阴虚内热的见证,阴虚内热与气血互结则成瘀;病久阴损及阳,出现脾肾阳虚证,阳气不足则阴寒内盛,寒凝而引起血瘀。湿热*瘀相互蕴结,相互影响[5]。湿热胶结,阻滞经脉气血,则瘀血内生或加重,瘀血又进一步阻遏气机,使气机不畅,气不化津反而成湿,或气机不畅,郁而化热。诸种因素终致湿热*瘀胶结不解,深入经络,攻于脏腑,气血逆乱,邪循经脉流注,以致上下俱见蚀烂溃疡。
中药健脾散邪汤治疗白塞病,所用中药材均按照要求产地采集。中药材的产地、采集与保存,直接影响药性和疗效,我国古代就尤其强调这一点,其脉案用药都要标明所用药材之产地。这是因为,只有质佳而品色皆优的地道药材,才能保证药效。比如有些患者朋友在选择中药的时候,只看价格不讲质量,结果造成花钱不治病,大夫水平高而吃药不见效,就是这个道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