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导:医院风湿免疫科*闰月教授
东汉张仲景所著的汉医经典著作《伤寒论》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描述的:“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没错,本期给大家介绍一副源于《伤寒论》中治疗阳虚痹证的经典中医名方--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汤」有何独特之处?
根据原文描述,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属于风邪与湿邪侵入人体肌表筋骨后,互相搏击所出现的病变。可分为湿温和寒湿两种,其中以又呕又渴者属温,不呕不渴者属寒;以脉实而数者属温,浮虚而涩者属寒。
可见本方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相搏或正虚内寒所致的病证。临床应用以表阳已虚,风湿内盛,或阳虚内寒所致身体疼烦、不得转侧,或自汗出,以及虚寒性胸腹痛、喘咳、泄泻等,苔薄白,脉虚浮而涩为其辨证要点。
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产后痹痛、腰膝痛、坐骨神经痛、关节炎等病证。
「桂枝附子汤」有什么作用?
桂枝附子汤由桂枝、附子、生姜、大枣、甘草等五味中药组成。
方中桂枝发散风寒,温阳通脉,附子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二药相伍,散风寒湿邪而止痹痛;大枣、生姜调和营卫;甘草补脾和中。五味合用,共奏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之功。
该方配伍恰当,治法严谨,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思想,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来自参考文献[3]):
临床案例分享
1症状诊断患者商某,女,农民,初诊日期:年6月3日。
主诉:腰膝酸痛,以肌肉疼痛为主,遇风寒加重,阴雨天加重,不能转侧、站立、行走,卧则缓解,前后背发紧,头颈部汗多,白天尤甚,胸闷、憋气,无心慌,乏力,口苦,偶有咳嗽,无痰,食后腹胀,无恶心、呕吐,偶有头晕、耳鸣,偶有双手手指麻木,纳可,寐差等症状。
诊断:痹证(寒湿痹阻,风邪外袭)。
2
治疗
祛风散寒除湿,温通经络。
方药:桂枝附子汤,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服用。患者服1剂后,腰痛好转约一半,4剂而腰痛止,随访1月,腰痛未再复发。
3
分析
本例患者症见腰膝酸痛,以肌肉疼痛为主,遇风寒加重,阴雨天加重,甚则不能转侧,脉细涩,符合桂枝附子汤的方证,故选用该方以祛风散寒、祛湿除痹,辨证精当,方证相符,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崔永丽,何庆勇.何庆勇运用桂枝附子汤治疗痹证经验[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02):61-63.
[2]苏夏.桂枝附子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大鼠作用机制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
[3]朱文清.桂枝附子汤证探微[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专家介绍*闰月中西结合临床医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医院风湿免疫研究团队负责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委会副主委,广东省社区卫生学会风湿康复分会副主委,岭南中医抗风湿联盟秘书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分会青年副主委,珠江科技新星,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博士,国家公派荷兰访问学者,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医院拔尖人才,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学术传承人,首届广州市科普名师,树兰医学青年奖被提名奖,广东省卫计委青年岗位能手,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痛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等风湿免疫病。
专家出诊时间如下:
科研门诊:周二下午(医院大德路总院)、周四下午(医院二沙岛分院)
冬季难过,疼痛难忍?当归拈痛汤是良方关节灼热红肿,得冷则舒?中医有妙方:宣痹止痛关节僵硬、疼痛?活血化瘀有中医名方!最后福利推荐
月话八珍粉
将葛根、百合、薏米、芡实、麦芽等
多种有效食材组合
专门针对脾湿体质
与月话清浊茶组合成为祛湿双雄,欢迎品阅!
点亮在看,一起携手战胜风湿免疫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