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入序,暑气渐消,年8月28日至29日,“阜外右心与肺血管病论坛”(第三届)在中医院隆重召开。虽然因新冠疫情论坛延期至今,但也赋予了论坛新的机遇和启发,本次论坛结合新冠疫情,线上线下相融合,领航右心与肺血管病前沿进展,借助网络数字智能化交流平台,为广大医疗和科研工作者呈现了一场学术盛宴。
在这特殊的一年里,天南地北的部分专家同道们虽然只能云端相聚,心却紧密相连。大会主席、医院心内科柳志红主任医师表示,疫情诚然改变了我们多年以来生活、工作、学习、交流的模式,却没有改变全国专家同道对右心与肺血管病论坛一如既往的支持与热情。
线上线下,大咖云集
中国工程院三位院士出席本次论坛,分别是:中医院高润霖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更有众多来自心内科、呼吸科、心外科、急诊科、老年医学科、儿科、放射科、麻醉科、实验诊断中心等众多领域的国内重量级专家传道授业,对“跨界合作”进行了深刻诠释,高瞻远瞩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围绕新冠肺炎、血栓性疾病、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罕见病等领域,齐心打造肺血管领域优质的多学科学术交流平台。
“右心与肺血管疾病不同于传统的心内科与呼吸科,它是一个新兴的跨界学科”,大会名誉主席、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在开场致辞中强调道,“其中有大量需要我们在座所有同仁去探索、解密的问题,如疾病发生机制、诊疗手段以及对行业成熟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这次大会旨在搭建一个平台,让临床工作者来分享最新的发现、审视未来面临的挑战,最终酝酿出超乎想象的发现和突破,从而造福右心与肺血管病患者并造就不断成长的一代新人。”振奋人心的致辞过后,全场掌声雷动。
大会伊始,中医院高润霖院士以一串触目惊心的数字引出了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专题报告:据统计,每4人就有1人死于血栓栓塞性疾病,每年全球有超过万例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其中60%与住院相关……但在人人谈血栓色变之时,需要强调的是VTE虽然是院内死亡的首要原因,但它完全是可防可控的。然而国内住院患者VTE发生率近年来持续攀升,高院士分析了防治现状不佳的原因:存在认识误区、缺乏院内血栓临床防治路径、缺乏有效的血栓风险评估、医院血栓疾病的医疗质量控制等。可喜的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将VTE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国内也发布了一系列VTE相关的指南和共识,未来必将引起国内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目光要冷峻,头脑要清晰,行动要稳健,医学工作者不要总追求花枝招展的事物,而要以科学审慎的态度作出决策”,这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院士在介绍新型冠状病*感染合并VTE的防控问题时,对全国医学同仁给予的鼓励与忠告。王辰院士在新冠疫情中奔赴武汉一线参与了大量调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他发现新冠病*患者在病*性脓*症的影响下,肺部血管受到损伤、凝血功能异常,肺毛细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极易发生血栓栓塞,需要动态评估并积极预防血栓栓塞。新型冠状病*作为当下的热点话题,引发了全场的热烈讨论,在场嘉宾也对于新型冠状病*感染患者激素治疗的适应证,给药时机及用药剂量以及新型冠状病*的疫苗研发进行了踊跃提问,王辰院士以他丰富的一线用药经验及治疗理念给了大家极大的启发,显示出一名呼吸与危重症领*人物深厚的临床功底。
聚焦世界前沿科学审慎与时俱进
与世界接轨从而互相取长补短,早已成为我国医学界的共识。众所周知,急性肺栓塞早期死亡率高,针对国内对肺栓塞的诊断和救治存在延误这一问题,来自首都医科医院聂绍平主任医师详细介绍了年由麻省理工大学建立其后在国际上广受认可的PERT模式,并强调了在国内普及PERT救治理念、建立更多PERT对提高肺栓塞诊疗水平的重要意义。
中医院柳志红主任医师分享的主题是:新医保*策下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的治疗策略,她指出正是因为近年来靶向药的应用,国内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出现了飞跃,而其他国家如日本良好的十年生存率同样得益于规范用药和初始联合治疗。首都医科医院的顾虹主任医师则在另一场报告中强调,初始联合用药已成为全球趋势,相比单药和序贯用药疗效显著增加。医院的姚桦主任医师在以“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联合治疗”为题的报告中,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对靶向药联合治疗开展的多项临床研究。此外,中医院的何建国主任医师回顾和展望了不同类型靶向药物在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证据,全场听众也强烈感受到,每一个靶向药的上市,几乎都成为肺动脉高压治疗的里程碑。一方面紧跟国际前沿,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国内靶向药的研究、上市和纳入医保,将为肺动脉高压病人带来更多福音。
科学审慎的理念在使用抗凝药上获得了充分的体现,医生需要做好动态评估,从而把握血栓与出血之间的平衡点,因此,寻找使患者获益最大化的抗凝药使用策略成为临床实践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医院的杨媛华主任医师带来了以“出血性疾病合井深静脉血栓栓塞的治疗策略”为题的精彩报告,对出血合并VTE、咯血合并肺栓塞、重要脏器出血合并肺栓塞等复杂情形予以了深入剖析;医院的彭敏副主任医师介绍了“肿瘤合井静脉血栓栓塞的管理策略”。之后,大医院呼吸二部的翟振国主任医师,翟教授提出在DVT和PE高复发风险的情况下,抗凝药用何剂量、抗凝疗程如何把握值得深思,遵循指南足剂量足疗程抗凝、对VTE进行长期抗凝和延展期抗凝,方能为病人提供更持久的保护。
手术的选择同样离不开谨慎和与时俱进,医院朱鲜阳主任医师建议对临界状态的病人,应充分运用球囊封堵试验、急性血管扩张试验等判断是否可以手术,谨慎选择先心病引发的边缘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策略。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治疗同样存在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之间的争议,针对这一问题,医院心内科赵智慧副主任医师对“CTEPH的肺动脉球囊成形术治疗”进行了深入解读,与之呼应的是,医院心外科刘盛主任医师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外科手术治疗进展”也进行了精彩的报告。此外,医院*洁教授介绍了“心脏移植围术期肺动脉高压的管理”,医院的顾虹主任医师讲解了“儿童肺动脉高压的诊治进展”,上海医院沈节艳主任医师介绍了“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与病因筛查”。
来自医院实验诊断中心的周洲研究员表示,自己在与柳志红、熊长明团队的合作中得到了大量的数据,他致力于完成对国人肺动脉高压的基因研究,希望通过明确国人肺动脉高压的致病基因,来替代有创的病理检查,最终实现对PVOD/PCH的早期诊断和高危亲属的筛查。而来自北京医院麻醉科的程卫平主任医师带来了以“围术期优化右室做功的目标管理策略”为题的专题报告,以一个麻醉医生的视角解释了围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