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除夕了,在这里给您拜年啦!
春节,一直都是中国人最最重视的节日,贴春联、看春晚、吃饺子哪一个都不能少。那么你知道,从古至今,在著名的诗人和作家眼中,春节是什么样的吗?
一、诗词中的春节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02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戴复古《除夜》
03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他们用几个字便表达出了春节的喜庆和多彩,春节本该是热闹、团圆的节日,但下面几句诗词却是另一番景象,饱含诗人对于岁月流逝的感叹。
04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白居易《除夜》
05
自然添白发,岂为惜流年。
——德祥《除夕》
06
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
——文徵明《除夕》
二、作家笔下春节的样子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咯吱吱响,这一切当然有趣,可是寒风凛冽,吹得小脸儿通红,也就很不舒服。炕桌上呼卢喝雉,没有孩子的份。压岁钱不是白拿,要叩头如捣蒜。……除夕夜,一交子时,煮饽饽端上来了。我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胡乱吃两个,倒头便睡,不知东方之既白。——梁实秋《过年》在梁秋实眼中,春节是有趣充实的,到处都是热闹又鲜艳的样子。
我生长家乡是湘西边上一个居民不到一万户口的小县城,但是狮子龙灯焰火,半世纪前在湘西各县却极著名。逢年过节,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灯。由初一到十二叫“送灯”,只是全城敲锣打鼓各处玩去。白天多大锣大鼓在桥头上表演戏水,或在八九张方桌上盘旋上下。晚上则在灯火下玩蚌壳精,用细乐伴奏。十三到十五叫“烧灯”,主要比赛转到另一方面,看谁家焰火出众超群。——沈从文《忆湘西过年》沈从文最怀念湘西过年“送灯”的场景。
北京城外一里远,有个巨大的道士庙,叫白云观。由正月初一到十九,北京的男女老幼好多人去逛……男人举行徒步竞赛,女人有赛车,还有成群的人到那儿去会“神仙”……“神仙”也许像大官儿,也许扮作乞丐,也许像狗,也许像驴。——林语堂《京华烟云》林语堂则记录了春节北京城中有趣的习俗。
在这些作者的笔下,春节的场景有了独特的韵味,愈发吸引人。
三、今年,恭贺春节应该这样说0
旧年钟声入新年,爆竹阵阵岁轻填。奈得华夏将抖擞,仓有余粮库有钱。
——塞宾的左手《非绝体·新年》
02
漫步空间又一年,唱吟赋和友情绵。迎新辞旧抒胸臆,共谱诗坛锦绣篇。
——漫岗秋叶《新年寄语》
03
数寒天,新年到。又见梅花俏。银装素裹,广袤山川竞妖娆。叹时光电逝,岁月催人老。感沧桑幻化,万象梦春早。庆良辰,看热闹,街巷霓虹曜。幽思如海,把盏柴扉咏诗稿。凡庸知冷暖,辗转情难了。愿平生,郎畅身体好。
——沈墨仙人《早梅芳·新年好》
04
玉兔将临门,祝福处处存。爆竹天天笑,喜事朝朝闻。
——卢利斯《新年好》
05
人生轮回几开端,当惜岁首元月天。雪泥若想留鸿爪,年年日记始新篇!
——踏雪飛鴻《题新年扉页诗》
想知道更多关于春节的故事和习俗,还可以看《中国记忆:辞旧迎新过大年·春节》这本书。
内容简介:
《中国记忆·传统节日图画书:辞旧迎新过大年·春节》以充满温情、人文、爱的故事为主线展开,立足于真实的民间生活,自然渗透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过节的习俗、过程等常识,使读者在阅读中既感受到温暖和爱,同时也自然而然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唤起心灵深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并长存记忆之中。
-------------------------
更多精彩,为您推荐
.清朱耷牡丹竹石图
2.草聖張芝書法赏
3.清代高僧~竹禅作品赏
---------------------------长按指纹一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