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已开展部分60岁以上人群接种。
截至北京时间3月2日6时许,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实时统计数据显示,连续7周的下降后,全球新增新冠肺炎病例数首次出现回升。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表示,欧洲、美洲、东南亚和东地中海国家的新增确诊病例都有所上升。部分原因似乎是社交隔离措施放宽、变异*株持续传播,以及人们放松警惕。对此,谭德塞“感到失望,但并不意外。”WHO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称,新冠病*传播情况“仍处于控制范围”。但他提醒:“认为我们将在年底前摆脱新冠肺炎的说法,言之过早。这是不现实的(想法)。”当务之急是全球加快疫苗接种。3月1日,清华大学和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联合举办“中美新冠疫情防控与治疗合作”论坛。与会专家表示,全球人口需要约两到三年时间,甚至更长,以达成群体免疫。接种花的时间越长,就越可能出现更多变异*株。以80%保护率计算,需85%中国人接种疫苗“群体免疫”也被称“人群免疫力”,是一种对传染病的间接保护形式。年10月12日,WHO举行例行记者会时,总干事谭德塞称,群体免疫是用于疫苗接种的概念,意味着疫苗接种比例达到一定水平,即可建立阻断疾病传播的“免疫屏障”。为获得群体免疫而需要接种疫苗的人口比例,因病而异。这和疫苗保护效力和疾病传染性等有关。此外,还要考虑社交距离等流行病学因素。一般,病*传染力越强,就需要越高的人群免疫力。比如,要阻断麻疹和百日咳的流行,人群免疫力要达到90%-95%。对脊髓灰质炎来说,则需约80%的人口接种疫苗。目前,尚不清楚实现新冠肺炎的人群免疫力,需要多少人口接种疫苗。韩国总理丁世均日前表示,如果疫苗像承诺得那样有效,70%的人口接种后,可建立免疫屏障。马来西亚也支持这一数据。该国卫生总监诺希山称,一旦七成人口即万人接种疫苗,即有望阻断传播链。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WHO疫苗研发委员会顾问邵一鸣接受央视采访称,人群免疫力可通过新冠病*传播值和相关公式计算。他指出,要形成新冠“免疫屏障”,需要66%的人群具备抵抗病*的能力。考虑到中国批准的首个新冠疫苗保护率约为80%,那建立66%的群体免疫屏障,“我们算了一下,大概85%的人口要接种疫苗。”医院感染病科教授兼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也有推断。2月13日凌晨,张文宏发表微博长文《抗新冠一年回顾与展望》:“假设疫苗的保护是永久的,若有效率为%,建立群体免疫所需的接种率在60%-72%;如果疫苗有效率低于80%,则所有人都需要接种疫苗才能建立群体免疫。”6月份接种40%中国人,任务艰巨就全球看,“只有全世界70%的人都种上疫苗以后,且这个疫苗可以达到长时间有效时,才会明显地控制住疫情。”兰州大学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中心主任*建平教授在2月初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提到。截至美国东部时间2月21日3时,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新冠疫苗接种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新冠疫苗接种量已达到2.05亿剂。其中,以色列接种疫苗人数占总人口比例最高,达92.46%。排名第二的是阿联酋,接种率超过60%。英国超过30%。美国为22%。美国总统拜登表示,年夏结束前,美国很难实现群体免疫。目前,中国接种疫苗人数占总人口比例达3.56%。据称到年6月,接种率计划达到40%。目前更广泛人群的疫苗接种已在展开。3月2日,北京市疾控中心通过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