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荨麻疹案middot张友琴海上名医
TUhjnbcbe - 2021/5/31 16:29:00

某,女,48岁

初诊:.12.17

周身皮肤发疹,时隐时现,早晚较剧烈,反复发作近6年。医院诊治,诊断为“慢性荨麻疹”,服药后皮疹稍减,停药后皮疹、瘙痒依然。近日皮疹发作又甚,自觉与食物、季节无关。检查:四肢见红色大小不等风团。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浮细。

处方:

荆芥12g防风12g菊花12g净蝉蜕6g

大连翘10g重楼12g紫浮萍12g徐长卿12g

小胡麻18g薄荷叶4g赤芍12g生甘草6g

7剂。

二诊:.12.21

服药后,患者自觉皮疹稍有减少,瘙痒仍时有发作,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浮细。

处方:

依一诊处方,去薄荷、菊花,加牛蒡子9g,土茯苓30g。

三诊:.28

患者皮疹时有发作,消退较快,已无瘙痒,舌苔薄,舌质淡红,脉细。

效不更方,依二诊原方再进14剂。

四诊:.1.11

患者皮疹偶有发作,无瘙痒,舌苔薄,舌质淡红,脉细。

处方:

全当归20g制首乌20g怀山药20g赤芍15g

白芍15g大枣10g炙甘草6g

一个月后复诊,皮疹消退,再无发作,皮肤无瘙痒。

荨麻疹,相当于中医学中所以述之“瘾诊”,本病的发生多因七情内伤,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卫外不固,复感风邪而诱发。慢性荨麻疹或由平素体弱,阴血不足,血虚生风,或反复发作,气血被耗,风邪侵袭而致。虽然对于荨麻疹的治疗,中医强调风邪是发病的主要原因,治疗以祛风为主,而张友琴认为慢性荨麻疹总有“虚”的一面,治疗以补虚为主。在治疗之初,先用祛风药,三诊以后,风邪散之已净,重用健脾养胃的药,使纳谷旺盛,促进气血生化的来源,使中气得以恢复,化源充盛,则气血之虚应可得到补养,皮疹自然消退。

(季伟苹,张怀琼。杏林秋实发春华——上海市中医药传承学术经验荟萃·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年)

荨麻疹,中医古今文献并未记载此病名,但是多归纳为“风疹”、“隐疹”、“风团”范畴。荨麻疹是临床上皮肤外科比较常见的一种难治性疾病,难治不是说明无药可治,而是其涉及到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神、六邪等有关系。目前西医学对荨麻疹按照不同标准分类出各种分型,包括:急性,慢性,免疫性,非免疫性,特发性,自发性,物理性特殊性,日光性,迟发性压力性,寒冷性,胆碱能性,震动性,接触性等。不同分型治疗药物和医嘱也不尽相同,但是临床上常常听患者苦楚倾诉说罹患本病后生不如死,缠绵难愈。有的患者尝试通过中医药药物、针灸来获得治愈的可能,但是更多的患者对中医药的错误认识,往往坚持几个诊疗就放弃,使得中医药在处理本病回访中收到反馈不尽如意。殊不知本病中西医的异同点不在于治疗,而是在于如何认识本病的核心发病机制。西医学认为,本病多是免疫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疾病,和人体内的炎症因子、细胞代谢组织、免疫复合物、免疫球蛋白等有关系。治疗上多从抗过敏着手,到忽视了免疫调节的治疗。中医为何对此病有着很好的疗效呢?

『病因学说』:

荨麻疹不外乎中医常说的跟患者饮食起居、口味嗜好、寒热温凉、七情六欲、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虚邪贼风有关系。这种太过笼统的归纳病因,从西医角度也不为过是对荨麻疹分型的一种解释,去除病因,减少发作仅仅是一个治疗的关口。

『病机学说』

《病机十九条》(《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着脏腑病机、六气病机、部位病机。原文如下“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荨麻疹的五脏病机:

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疹发作,有外之风邪致病,有内风从生致病。肝之阴血亏虚,血虚生风或肝阴亏虚,肝阳偏亢化风或者肝热生风,内风致病有别外风,最易肝证,如眩晕跌扑,有荨麻疹患者发作时候见眩晕者必是此条病机。

2.诸气膹郁,皆属于肺:《类经·疾病类·病机》注:“膹,喘急也。郁,痞闷也。”出现胸部塞闷、呼吸急促的病症,首先责过于肺,因为肺主气,司呼吸,主肃降。当肺肃降无权时,肺气上逆,气结胸中,则诸气膹郁,故曰其病在肺。为何荨麻疹发作与肺有关,肺主气呼吸,开窍于鼻,主皮毛,肺气不利者而见喘促(如哮喘患者),可合并慢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多见)。肺卫不固,又容易受到风寒之邪侵袭而犯病(喘作疹发,我曾经接诊过一病例就是如此)。

3.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气升清,脾统血,脾喜燥恶湿。脾弱则脾气不升,清阳不能上承,浊阴反沉,湿浊最易袭阴位,所以荨麻疹患者了见腰部以下风团密集对于上部者,多伴脾虚。脾胃虚弱或者嗜酒肉者,内湿而生,脾虚湿困,会出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少便溏,齿痕舌的荨麻疹患者用湿困为主。若风团皮疹红色,高处皮肤,密密麻麻,团团簇簇,摸之热手,温水浴或环境温热者发作甚,此为血热迫血妄行而脾不统血之证(多见于温热性荨麻疹,光敏性荨麻疹)。

4.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近现代医家多认为诸痛痒疮应该属于“火”,然而《素问吴注·卷二十二》做了辩护:“热甚则痛,热微则痒,疮则热灼之所致也。故火燔肌肉,近则痛,远则痒,灼于火则烂而疮也。心为火,故属焉。”说明疮疡初起病轻,病轻则热轻,热轻则痒,久则病重,病重则热盛,热盛则痛,热盛化火,火灼肉腐,腐而成疮。心属火,故诸痛痒疮可属于心。荨麻疹之瘙痒作甚,从病机十九条观点认为其与风性猛烈之作瘙痒不同,我多数阅读名家名医处方之加减时,但凡痒甚,更易入祛风止痒药。殊不知,荨麻疹之风团当为风疮,病位表浅,病势轻轻,轻则温热轻,热轻故作痒,而非到了热重时候痒被热痛之步。心主血脉,心火旺盛可叫舌尖红,口干口渴,小便*赤,风团红热痒甚之证。

总结病机十九条来阐述荨麻疹的病机,盖与肺脾心肝相关,而肾之先天是其发病年龄有关。与风邪、寒邪、湿邪、火热邪、燥邪有关,其中风邪是关键。

『治则治法』

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固先天,养后天。

治法:汗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具体治法:

1.发汗解表法,分辛凉和辛温,汗出疹退。

如桂枝汤加减、麻*汤加减、桂枝麻*各半汤、桑菊饮加减、银翘散加减等。

2.下法:用吴鞠通五加减承气汤辩证治疗。

3.和法:和解少阳、和解表里、和解上下。去小柴胡汤加减、五积丸加减、防风通圣丸加减、石膏汤加减、桂枝汤等。

4.温法:桂枝汤加减、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芪健中汤、小健中汤、真武汤等。

5.清法:银翘散、桑菊饮、导赤散、泻白散、泻*散、清瘟败*饮、清营汤、龙胆泻肝汤等。

6.消法:消风散、四物消风饮、牛蒡解肌汤、仙方活命饮、阳和汤、犀*散等。

7.补法:六味地*丸,四物汤,八珍汤,乌梅丸,大补阴丸,左归丸,右归丸,玉屏风散,肾气丸,地*饮子。

8.温清法:温清饮、乌梅丸、半夏泻心汤、石膏汤、防风通圣散等。

9.治血法:所谓李中梓认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临床中注意辩证血热、血虚、血寒、血燥、血瘀。凡是外风者用祛风药,内风者当辩证形成内风的病机。如血热生风、血虚生风、血燥生风、肝(血/阴)风内动、阴(血)虚生风、热(火)极生风、燥(热)生风。方用温清饮、地*饮子、活络丹、大秦艽汤、大定风珠、防风汤、镇肝熄风汤、羚角钩藤汤、天麻钩藤饮、阿胶鸡子*汤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荨麻疹案middot张友琴海上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