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年
上海市
优秀科普作品
《传染病——战胜恐惧的力量从哪里来》
新征程,再出发
01
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评选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陈代杰教授主编、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科普作品《传染病——战胜恐惧的力量从哪里来》获评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
本次优秀科普作品评选活动共收到有关单位推荐的科普图书共部,最终评选出20部作品为年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
02
作品介绍
本作品是一本抗疫主题科普作品,以大量的科学文献为基础,以重大的科学事件和科学家为载体,以普及科学知识和树立科学精神为目的,将散落在近年的多篇科学文献中犹如“珍珠般”的历史资料,以“串联成”大家喜欢的“项链”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本作品共分五章撰写。第一章“让人不寒而栗的传染病——从‘死亡者之舞’到‘新冠肺炎疫情’”,回放了历史上有比较详细文献记录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流行的场景,以及科学家在近多年与鼠疫作战的漫漫历程。第二章“现代流行病学是如何诞生的——年伦敦霍乱爆发与现代流行病学之父斯诺”,展示了在历史上追踪霍乱疫情传播途径的过程中,科学家在驳斥传统“瘴气理论”和追寻科学证据时体现的“科学精神”和“勇士精神”。第三章“传染病控制是如何起步的——产科医生塞梅威尔斯与外科医生李斯特”,告诉读者在人类尚未了解细菌为“何物”的年代,“感染控制”的先驱是如何开启了现代外科和感染控制的科学大门。第四章“传染病是如何得到控制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造‘魔弹’的科学家群像”。第五章“N个‘第一’背后的科学——科学巨匠巴斯德与撰写‘细菌学圣经’的科赫”,从巴斯德建立“微小生命体理论”,“细菌致病理论”,到“科赫法则”建立与“细菌致病理论”的完善为主线,讲述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的“科学”与“伪科学”,“反常规科学”与“革命性科学”的博弈;讲述了科学家之间的合作、竞争,甚或是相互的“诋毁”;更讲述了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疫情当下,也为民众科学防控、战胜恐惧传递力量、树立信心。并通过多渠道进行线上线下多形式推广。
03
科普活动展示
《传染病——战胜恐惧的力量从哪里来》出版以来社会反响良好,澎湃网等多家媒体争相转发。同时陈代杰教授积极参加各种科普活动,获得社会大众的一致好评。
陈代杰教授致力于科普事业,于年10月22日建立科普馆。科普馆至今已经接待了数十批参观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TheEnd—
文案
许子琪
编辑
许子琪
校对
潘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