壅某某,女,52岁,教师,年3月23日就诊。
主诉:颈部连及后背部疼痛7年,再发3月余。
现病史:患者教师职业,常年伏案工作,经常颈部不适,7年前因受凉诱发颈部疼痛,当时未予重视,后疼痛逐渐进展加重,连及后背,曾予针灸、热熨等治疗,症状稍有改善,时有反复,3月余前受凉后再次出现颈部疼痛。刻诊见:颈部疼痛,活动不利,连及后背部疼痛,夜间疼痛明显,偶伴有左手麻木、冷痛,天气变化时加重,睡眠欠佳,纳可,二便调。舌淡苔白,脉细涩。
西医诊断:颈椎病。
中医诊断:项痹(气血亏虚,寒湿痹阻证)。
治法:益气养血,散寒除湿。
方药:养血通痹汤(旷师经验方)加味:*芪30g,葛根、鸡血藤各15g,当归、白芍、桂枝、川芎、威灵仙、姜*、羌活、络石藤、僵蚕、土鳖虫各10g,细辛3g,通草、甘草各5g。7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二诊:年11月30日,颈部疼痛及活动不利较前明显好转,后背部疼痛已消失,纳寐可,大小便正常。舌淡苔白,脉细涩。患者症状较前明显好转,效不更方,继服14剂,诸症减轻。
按语:
养血通痹汤由《伤寒论》当归四逆汤加减而成。方中*芪、当归共用为君,取当归补血汤之意,在此大补气血,《医方考》曰:“当归味厚,为阴中之阴,故能养血;而*芪则味甘补气者也,今*芪多于当归数倍,而曰补血汤者,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也”。白芍、川芎为臣,与当归共用,取四物汤之意,以补血行血。白芍养血行血,缓中止痛;川芎祛风燥湿,活血止痛。桂枝散寒解肌,温通经脉《药品化义》谓其“专行上部肩臂,能领药至痛处,以除肢节间痰凝血滞”;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本经》载其“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通草通经利水;葛根解肌散寒;姜*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羌活散寒祛风,除湿止痛,;鸡血藤补血活血,通络舒筋;络石藤祛风通络,活血消瘀;僵蚕、土鳖虫祛风化痰,活血通经;以上皆为佐药。甘草为使,调和诸药。全方益气养血、散寒除湿,具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温而不燥、补而不腻等特点,佐以少许虫类药,可散结通络、豁痰逐瘀,效果良佳。
(柳玉佳整理)
专家介绍:旷惠桃,女,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导师。湖南中医院首届名医、内科学术带头人。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特聘专家,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会常务理事,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免疫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医50年,中医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主编《中西医临床用药手册·内科分册》、《中医内科查房手册》等著作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余篇;擅长治疗风湿、类风湿、硬皮病、强脊、痛风、狼疮、雷诺氏病、白塞病、干燥症、肩周炎、颈腰椎病、皮肌炎、筋膜炎、产后风湿病、失眠、咳嗽、哮喘、内伤发热、慢性胃病、肾病、内科疑难杂症及亚健康调理。牵头研制“三虎丸”、“痛风克颗粒”、“益肾颗粒”在临床上均取得满意疗效。
坐诊时间:每周一、三、五上午;
挂号指南:中医附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