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术为根基,从临床悟真知,秉承匠心,精于医术,突破创新,共谋发展是医学界不断快速且稳步进展的源动力,也是我国医者在探索疾病诊疗之路上持续前行的引擎。
临床-影像-病理讨论会(Clinical-Radiologic-Pathologicoverview,CRP)系列学术会议,于年5月21日和22日,登上了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五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的舞台,作为大会MorningCall环节——亮相全国。在北京医学会风湿病分会主任委员李梦涛教授的带领下盛势开启,并非常荣幸邀请到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赵岩教授亲临现场指导。汇聚了风湿免疫学科、影像学科、病理学科等多领域专家,以真实病例为蓝本,从起始诊断到治疗预后的疾病全程管理入手,深入探索诊疗过程中的每个重要环节与细节,与会嘉宾们通过病例解读、疑难深析、互动研讨等形式分享风湿病诊疗过程中的实际的挑战与解决经验,旨为更多风湿免疫病学从业者开拓诊疗思路、传递临床经验,从而推动风湿病的防治进程,为更多中国风湿病患者的生活带来美好的改变。
重磅开场,引领启航
以临床-影像-病理讨论会主席北京医学会风湿病分会主任委员李梦涛教授的精彩致辞为本次大会拉开序幕,他表示:“CRP系列学术会议的举办,对风湿免疫病的治疗及领域探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多学科的融合与碰撞,在开拓了风湿免疫学科医生诊疗思维的同时,还能在临床思辨中提升诊疗技能,结合真实病例、演绎诊疗过程,从中发现问题本源,突破疑难与挑战,在纵观全局中产出最优诊疗方案。相信在场的各位医者,一定可以通过今天的会议收获更多的知识。”
北京医学会风湿病分会主任委员
李梦涛教授为大会致辞
多维思辨,共探新知
在“学术、求精”的主旋律中,大会最精彩的部分——病例讨论环节正式开启。各学科专家通过对疑难病例——从诊断到治疗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挑战逐一解读与攻破,在分享中献计献策,在讨论中探索真知。
病例分享及讨论
No.1《发热-气短-多腺体病变》
第一个病例《发热-气短-多腺体病变》医院赵久良教授主持,医院风湿免疫科张莉教授作病例汇报、放射科张伟宏教授进行放射读片与总结、核医学科程欣教授通过PET/CT读片进行鉴别与诊断以及病理科贾丛伟教授进行了病理读片与分析。医院的王昱教授与来自首都医科医院的邓江红教授同时参与到本环节的病例讨论中。病例讨论采取stepbystep形式,对患者的临床特征逐一进行了简要清晰的鉴别诊断,发热、LDH显著升高、异常淋巴细胞指向“淋巴瘤”,低氧血症、垂体病变、胰腺病变、肾上腺病变等多系统受累指向“血管病变”,经过查阅文献,拟诊“血管内大细胞淋巴瘤”,可通过“随机皮肤活检”明确诊断。对病例的病理进行了解读,皮下脂肪层内的小血管内可见到密集的单个核细胞,这群细胞细胞核明显异形、可见核分裂像、CD20染色阳性,最终确诊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L)”。八程化疗后患者病情完全缓解。拨云见日,发人深思。
向上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