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某女61岁年9月20日就诊。
主诉:胃脘部疼痛反复发作3年余,加重半年。
现病史:患者3年前出现胃脘部疼痛,医院门诊就诊,具体用药不详,疗效不佳。半年前,患者胃脘部疼痛加重,发作频率较前频繁,为求系统治疗,遂来就诊。刻诊见:胃脘部疼痛,疼痛呈阵发性,痛甚时可牵引致背部疼痛。食纳少,口苦口臭,夜寐不安,大便干结,小便调。舌苔白腻,脉细弦。
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胃镜:胃底部分粘膜水肿;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窦隆起性糜烂。
西医诊断:慢性胃炎
中医诊断:胃脘痛寒滞中焦证
治法:温中和胃,活瘀散滞,理气养血
方药:四合汤加味:高良姜,制香附,乌药,蒲*(包煎),五灵脂,大腹毛,厚朴,枳实,藿香,紫苏叶,大*各10g;丹参,百合各15g;檀香,砂仁,木香,九香虫,甘草各6g。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服药7天后复诊诉:胃脘部疼痛的频率及程度均较前明显好转,服药以来未见背痛不适。现偶感胃脘部痞满,纳少,大便1日2次,质可,夜寐欠安,小便调。舌苔白腻,脉细弦。继用上方加酸枣仁20g。15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3个月后随诊,患者诉服药后胃脘部未再出现频繁、剧烈的疼痛。
按语:本方为旷师在焦树德教授的四合汤基础上加减而成,由良附丸、百合汤、丹参饮、失笑散四方合用而成,故称四合汤。主治寒邪凝滞中焦致使中焦气滞、瘀血内停的病证。旷师结合患者的病机在四合汤的基础上灵活加减,合四磨汤于其中,更助畅气止痛之功。特别要提出的是九香虫的运用,《本草新编》言“九香虫,虫中之至佳者、入丸散中,以扶衰弱最宜。”《本草纲目》言其“治膈脘滞气,脾肾亏损。”旷师在治疗中焦虚寒气滞的脾胃系统疾病时,常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酌情加入九香虫,每有良效。
(张叔琦整理)
专家介绍:旷惠桃,女,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导师。湖南中医院首届名医、内科学术带头人。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特聘专家,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会常务理事,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免疫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医50年,中医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主编《中西医临床用药手册·内科分册》、《中医内科查房手册》等著作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余篇;擅长治疗风湿、类风湿、硬皮病、强脊、痛风、狼疮、雷诺氏病、白塞病、干燥症、肩周炎、颈腰椎病、皮肌炎、筋膜炎、产后风湿病、失眠、咳嗽、哮喘、内伤发热、慢性胃病、肾病、内科疑难杂症及亚健康调理。牵头研制“三虎丸”、“痛风克颗粒”、“益肾颗粒”在临床上均取得满意疗效。
坐诊时间:每周一、三、五上午;
挂号指南:中医附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