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肝癌手术前后结合中医药治疗效果更加可靠
TUhjnbcbe - 2022/3/9 15:47:00

肝癌一经确诊一般都已失去手术的机会,只有采取中医治疗才有可能完全康复。不过如果能做手术的,吴氏老中医认为还是手术与中医药治疗相结合更为可靠。

中医药治疗肝癌的优点是抗癌治本,从根本治疗,有望使肝癌病人得到完全康复,缺点的有时控制不住病情;手术的优点是一次切取掉主体肿瘤组织,去除大量的癌细胞,缺点是损害身体、损伤正气,使身体抵抗力下降,体内残余的游离癌细胞继续发展导致病情复发和转移。

所以桂林吴氏老中医认为:能做手术的则手术加中医药治疗比较理想,既一次性的把主体肿瘤组织切除了,又通过中医药的治疗消灭体内残余的游离癌细胞,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增强体质,预防复发和转移。

外科手术医院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近年来由于诊断水平提高,手术技术的日臻成熟,肝癌手术适应证也有所扩展,既往认为不能手术的病人,现在已可以为他们施行高难度的手术,延长了他们的生存期。

临床一旦确诊为肝癌,应首先考虑手术的可能与否。有下列情况者可选择手术探查或切除:

①可明确诊断为肝癌,经B超或CT检查明确肿瘤位置并有可能切除者;②全身情况良好,无肝功能衰竭引起的*疸、腹水、下肢水肿或远处转移者。对较小的肝癌压迫胆道引起的梗阻性*疸,可手术探查,能切除则切除,无法切除者,可经肝固有动脉插管并结扎肿瘤供血动脉,并灌注化疗药物。也可于肿瘤部位放置银夹定位,术后局部话筒治疗,待脚癣缩小,压迫解除,*疸消退后再考虑二期手术切除;③肝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血浆总蛋白60g/L,白、球蛋白之比为3~2:1,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本科正常范围,凝血酶原13秒;④肝储备功能测定,如胰高血糖素负荷试验、氨基酸清除率的测定、肝体积测量、靛氰绿排泄试验及血浆快速转化蛋白等在正常范围;⑤排除有严重的心、肺及肾功能障碍;⑥影像学检查证实肿瘤局限于肝的一叶或半肝;⑦肝癌术后复发,肿块较小或局限;⑧巨块型肝癌经其他方法治疗后缩小,估计能手术切除者;⑨肝癌破裂出血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可手术止血治疗。

桂林吴氏老中医认为:对于不能切除的肝癌,可给予术中局部治疗。如术中冷冻治疗、瘤体内无水乙醇注射、栓塞、微波、激光、电化学等治疗。

对于已有*疸、腹水、恶病质、远处多发转移,其他器官功能严重,皆为手术禁忌证,唯一的治疗方法是先行中医药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是否做肝癌手术。肝癌手术前应进行全面的心、肝、肾、肺等功能检查,了解水、电解质平衡情况。应重视肝脏的储备功能等的检查。需常规作心电图、胸部正侧位X线片、以及功能检查等,同时应作好胃肠道的术前准备,以使手术能够安全、顺利地完成。吴氏老中医治疗肝癌时,先看病人适不适合手术,不适合手术的则不要病人手术,适合手术的则先服用的疏肝消积汤一至二周,手术后一周内即服用补气养血抑癌汤,并加用蚂蚁拔*膏清除体内残留的癌*素。

按吴氏老中医的思路治疗,大部分病人都能获得理想的疗效。

患者,陈某某,40岁。原发性肝癌行探查术,医院确诊。

病史:肝炎反复发作近30余年,食欲明显下降2月有余,于年3月31医院CT检查,肝右前叶占位性病变,肝癌。

年4月2医院,症状:发热*疸,腹痛。B超显示“肝右叶9.6x9.8cn病变。于4月13日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肿物于肝右前叶直径为10cm肿物质硬不光滑超越肝右叶,腹腔内未见明确转移,遂行肝固有A插管术。

术后三天起行A插管注入5-FUmg。丝裂霉素4mg每3-4天一次,共行6次,无明显不适反应。26天后拔除插管,B超显示肿瘤缩小为8.3x7.2x8.3cm,其内见明显液化坏死。

于年11月18日来诊。

初诊:腹痛,纳呆,全身乏力,大便数日一次。检查:巩膜*染,体型消瘦,舌质红,苔白厚腻,舌腮印+,甲印熔合+脉象:沉弦,症属寒热瘀滞*结型,治疗以温寒滋阴破瘀攻下法。

方剂:茵陈,柴胡,蜈蚣,桃仁,三菱,莪术,山枝,僵蚕,桂枝,天葵子,竹茹,大枣,神曲,川*,元明粉等二十味中药,水煎2次,早晚服。另成药,遵医嘱。

服药至年1月29日复诊,以上不适症状基本消失,B超检查:肝肿块明显缩小,有肝实质性弥漫性损伤。

服药至年3月6日复诊,一切良好,B超检查,肝内未见异常。服药历时4个月,现在汤剂改两天服一剂,丸药不减,继续治本。

年3月30日医院B超检查,未发现异常

年4月9医院B超检查,未发现异常

10年后追访,一切正常,还在工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肝癌手术前后结合中医药治疗效果更加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