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庆元今年78岁,说起自己当社区志愿者、做公益助学活动的事情,他的精气神仿佛回到了40年前。他说自己做公益和助学,其实是“想要把别人给予自己的爱心,传递下去”。
点击播放视频
他出生在农村,家里条件算不上富裕。他从小喜欢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当上了少先队大队长。小学四年级时,父亲母亲相继患病,家庭生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由于家里无法负担,父母亲产生让方庆元停学的想法。
得知这个消息后,班主任跑到家里来,恳切地对方庆元的父母说:“不能让孩子辍学,放弃学习就是放弃他的一辈子。”并对他们说:“你们有困难,方元庆上学的一切费用不用考虑。”事后方庆元的父母得知,儿子所有的学习费用都是由班主任资助的,他们感激万分,含着眼泪嘱咐儿子要好好学习,不要忘记老师之恩。
第二年,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校长决定办一个砖窑厂烧砖,用来帮助家庭生活困难的高年级学生。那个时候,农村办食堂要用砖头,可是砖头买不到。校长发动教师和高年级学生,利用空余时间,组织做砖。
一窑砖要烧三天三夜才能出窑,在夜班烧窑的人员中,唯有方庆元一个学生。方庆元干脆搬到学校住,和老师一起轮流值班烧窑。凡是碰到方庆元轮值夜班时,校长总是塞给他两只鸡蛋,说你人小要补补身子。时至今日,方庆元仍难以忘怀。
方庆元考上了中学,他暗下决心要好好读书,将来一定要回报社会和报答关心他的人。中学第三年,也是到了征兵的时候。当初由于农村遇到特大自然灾害,征兵以征城市兵和学生兵为主,农村一度不征兵。但校长和班主任极力将方庆元推荐到镇里,经体检合格以后,方庆元还真入伍当兵了。在部队里,方庆元表现优异,不仅光荣入*,还成为了全师最年轻的团*委。
年,方庆元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一心想回报社会的方庆元,偶然在《青年报》上看到一则关于“百万献爱心活动”的活动消息,这是一项所有有经济能力的人都可以参加的希望工程,即出资元帮助一名失学孤儿至小学毕业。
方庆元转业在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工作,收入也不高,工资元,加上奖金,每月共有多元的收入,家中还有多病的父亲母亲需要照顾。但是,他却一口气报名要求资助5名失学孤儿。可是小学毕业后怎么办?受资助孩子心存不安。方庆元及时用书信鼓励与他结对的5个孩子:“你们不要担心,只要你们考进中学,一切费用我仍然资助。”5个孩子读到了初三,方庆元又写信给他们鼓励:“你们好好读书,只要你们考上高中,我还资助你们。”5个孩子面临高考了,方庆元继续鼓励:“只要你们考进大学,我还会资助你们的。”后来,其中两个孩子考上了大学。
两个孩子考上大学了,一个学期元开销,方庆元全部承担了下来。他的儿子为爸爸担忧,问道:“你受得了吗?”方庆元回答说:“我受得了也受,受不了也受。没有当年别人对我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要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久而久之,儿子理解了父亲的爱心。每到开学,儿子都会主动问父亲:“捐赠的费用够不够,不够的话我这里有。”有了家人的支持,方庆元更加坚定了帮困助学的决心。
这两名结对帮困的孩子如今都大学毕业了,医院当医生,一个医院当医生。逢年过节,他们都会想到要一起去看望方伯伯。
方庆元高兴地说:“把一个贫困的山区孩子培养成才,比我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还要高兴。假如我不去‘拉’他们一把,或许他们永远只是个贫困的山区孩子。”他还谆谆告诫两个孩子,学成之后要回报社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除了捐资助学,方庆元每年还带头为“蓝天下的至爱”慈善捐款。退休之后,他更是全身心扑在公益事业上,热心社区的公益事业,从年起到现在,每逢过年过节他都会自掏腰包买好肉、米、油等慰问品,慰问小区内外来务工人员中的困难群众。
年新冠疫情爆发初期,社区组织*员志愿者服从居委会的安排,帮助维护小区安全。方庆元不顾自己的年龄已近八旬,主动报名,他说:“只要我还做得动,我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如果我做不动了,还有我的儿子来继续,他很支持我做的一切。”
方庆元说:
“当过兵的人,始终都有*人的荣誉感,最能体会‘为人民服务’是真实的信仰,而不是口号。从穿上*装的那一刻起,我就立志一辈子为人民服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