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清热生津方加减白塞病
TUhjnbcbe - 2022/5/30 16:43:00
北京儿童医院雀斑 http://pf.39.net/bdfyy/qsnbdf/160304/4780806.html
初诊

邝某,女,24岁,门诊患者。

口腔、外阴溃疡3月余。

患者3个月前在月经期出现口腔、外阴溃疡,腰部有一处圆形结节红斑,自述服用“西瓜霜、甲硝唑”后效果可,症状消失。2月前,上述症状加重,经“甲硝唑、阿莫西林、西瓜霜”治疗后效果不佳,医院就诊,诊断为“白塞病、干燥综合征”,口服“甲泼尼龙、白芍总苷胶囊、碳酸钙D3片”效果可。现口干,眼干,口腔、外阴溃疡愈合,腰处圆形结节红斑消失,平素性格急躁,纳眠可,大便一天3-4次,不成形,小便调,舌红苔*,脉细数。

综合脉症,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狐惑病”范畴,证属阴虚内热型,以清热养阴生津为治疗原则,予清热生津方加减治疗,整方如下:

生地30g玄参15g麦冬30g

石斛45g*连15g*芩15g

*柏20g柴胡6g丹皮15g

栀子15g珍珠母30g生甘草9g

7剂,免煎颗粒,日1剂,开水冲服,分早晚两次温服。

二诊

患者自述服药后口干、眼干症状缓解,现仍饮水后口渴,大便质稀,小便调,舌红苔薄*,脉细。嘱上方石斛改为20g,7剂,免煎颗粒,日1剂,开水冲服,分早晚两次温服。

三诊

患者自述服药后口干症状缓解,大便次数减少,可成形,现偶尔健忘,纳眠可,小便调,舌红苔薄*,脉细。嘱上方加益智仁15g,石菖蒲12g,7剂,免煎颗粒,日1剂,开水冲服,分早晚两次温服。

按语

白塞病又称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血管炎症疾病,曾被人们称为“口-眼-生殖器三联征”,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也可累及血管、神经系统、胃肠道和关节等器官。中医学无白塞病的病名,根据该病的临床症状,多数医家将其归于“狐惑病”范畴。其病名首见于汉代《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病脉证治第三》中,谓:“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白塞病其病因主要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倦过度、外感湿邪等因素有关。

清热生津方为自拟方,方中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本品甘寒质润,治热病伤阴,烦渴多饮。麦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本品味甘柔润,性偏苦寒,入胃经,长于益胃生津清热,常用于胃阴虚有热之舌干口渴。两者共为君药可清热养阴生津。*柏清热燥湿,泻火解*,苦寒沉降,为治三阴湿热专药。玄参本品咸寒入血分,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散结。两者共为臣药来清热滋阴解*。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本品甘而微寒,入胃经,长于滋养胃阴,生津止渴,兼能清胃热。*芩、*连清热燥湿,泻火解*。以上三味药为佐药,增强生地*、麦冬的清热养阴生津之效。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患者平素性格急躁,加用柴胡、丹皮、栀子疏肝清热。患者口腔、外阴溃疡加用珍珠母燥湿收敛,用治湿疮瘙痒,溃疡久不收口,口疮等症。二诊患者口干、眼干症状缓解,调整石斛用量。三诊患者偶尔健忘加用益智仁暖肾固精。石菖蒲醒神益智,本品入心经,开心窍,具有宁心安神益智、聪耳明目之功。

泉泰书院的系列图书,将临床的事、教学的事、科研的事娓娓道来,并且融入了亲情、友情、师生情、医患情……

坐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坐诊地点:山东中医院知名专家3诊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热生津方加减白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