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基底节病变
SUMMER
脑基底节病变
1
表现为:
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
1.脑梗死
腔隙性梗死
2.脑白质病变
神经白塞病
缺血-缺氧脑病
多发性硬化
坏死性脑病
炎性血管源性脑病
中*代谢性脑病
脑脱髓鞘病变
3.脑水肿
4.中*代谢性脑病
一氧化碳
甲醇中*
重金属中*
5.脑肿瘤和肿瘤样病及胶质细胞增生
6.炎症性病变
寄生虫
注:
1.神经白塞病
实质型神经白塞病约占70-80%,病灶以脑干(脑桥、中脑)常见,也可延伸累及间脑、基底节区。累及大脑半球时,常为多发的小白质病变,也可表现为孤立性类瘤样病灶。脊髓受累时可见单发或多发的不同长度的炎性病变,常位于颈胸髓。
急性期病灶在T1WI上呈等-低信号,增强通常为片状强化,也可出现环形强化,T2WI和FLAIR上为高信号,DWI上高信号,相应ADC值降低。部分病灶中心或周围可见出血。累及脊髓时横断面T2WI可见“百吉饼(也称硬面包圈)征”。慢性期,病灶多缩小,通常无强化,可见脑萎缩,尤其是脑干。
2.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发生在足月分娩或接近足月分娩新生儿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表现为丘脑腹外侧±内囊后肢的皮质脊髓束ADC值减低。高DWI和低ADC值出现在早期,甚至是当TIWI/T2WI正常时。
3.坏死性脑病
经典ANE神经影像特点为“同心圆、三色板模式或靶样形状”,这种典型改变因为没有T2穿透效应的限制,在头颅MR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图上尤为明显。病变中央部显示为略高信号,周围病变为低信号(表示细胞*性水肿),损害灶的外围部有比中央更高的信号(表示血管源性水肿)。值得注意的是典型的病变主要出现在灰质,特别是在双侧丘脑。
SUMMERTIME
脑基底节病变
2
表现为:
T1WI:低信号
T2WI:低信号
1.正常结构
正常铁蛋白沉积
(苍白球,壳核)
2.梗死
出血性腔隙性梗死
3.缺氧-缺血性脑病
(溺淹)
4.特发性钙化
5.进行性核上麻癖
注:
进行性核上麻痹(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
典型的影像表现主要为“蜂鸟征”“米老鼠征”“牵牛花征”,形成原因是中脑被盖的萎缩,脚尖窝与中脑被盖的比值增加,而脑桥基底部不变。
脑基底节病变
3
双侧壳核T1WI高信号
1.中*或代谢性脑病
铝中*
某些病人的肝豆状核变性
2.脑出血
亚急性出血和亚急性晚期出血灶
3.脑血管发育异常
海绵状血管瘤
4.钙化及钙化样物质缩短T1WI时间
中*性脑病
甲状旁腺机能低下性脑病
特发性脑铁钙质沉着症
线粒体性脑病
假性甲状腺机能低下症
5.其它
某些营养过度的病例
6.顺磁性物质
注:
1.甲状旁腺机能低下性脑病中枢神经系统钙化是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的常见发现,脑实质多发、对称分布的钙化,呈斑片状、月牙状、斑点状,好发于基底节去、丘脑、齿状核、幕上脑实质皮下。
2.特发性脑铁钙质沉着症
双侧基底节区、丘脑、小脑齿状核及皮质下可见显著钙化,两侧对称;CT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等部位对称性钙化,呈高密度。MRI表现短T1等或短T2信号。
脑基底节病变
4
双侧壳核T2WI高信号
1.脑变性或代谢性疾病
粘多糖类病
橄榄体、桥脑、小脑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
2.中*性脑疾病
酒精中*脑病
一氧化碳中*脑病
氰化物中*脑病
甲醇中*脑病
3.中*性脑白质疾病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注:
1.粘多糖类病
Virchow-Robin间隙增宽:MRI显示由脑室边缘向各脑叶呈放射状分布的小囊状结构,呈长T1、长T2信号,与Virchow-Robin间隙分布一致。
白质信号异常:MRI显示白质不同区域长T1、长T2信号,脑后部表现较为突出。
颅颈结合部异常:MRI表现为寰椎前后弓结节及游离的齿状突骨同步前移,并能发现齿后软组织团块和髓内局部异常信号。
硬脑脊膜增厚:以MPSⅣ型多见,MRIT1WI、T2WI显示硬膜外低信号带环绕在脊髓周围,脊髓受压时前后径变扁,伴缺血、软化或胶质增生时髓内信号异常,MRI能明确病变的范围及脊髓受压程度。
2.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早期,CT和MRI可无阳性发现,MRI也可表现为皮质和皮质下白质局部高信号,双侧不对称,以大脑半球后部的损害明显,随着疾病的进展,可见深部白质有高信号改变以及进行性广泛性脑萎缩,以大脑半球、小脑、脑干多见,终末期几乎所有的白质都丢失,还可看到胼胝体变薄。
END
文章出处:《医学影像学综》
机构:医院省级医学影像诊断综合标准化试点
主要作者:刘怀*,张岩,田欣,杨冀萍,张星语,李晖
编辑:张星语
审核:刘怀*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