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疗队昨天下午正医院,接管北楼2楼和3楼两个病区。
两*交接,我*进驻,友*移防,彼此祝愿,共盼胜利……
记者原本的想象中,交接就是一个象征性的仪式。能来武汉的都是熟手、高手,分分钟挑起大梁。然而,非同寻常的时期,面对非同寻常的敌人,一切,都远没有那么简单。
三层防护穿脱需要近20分钟
记者昨天下午跟随上海的医务人员,来到收治危重病人的3楼病区。
出发前,大家在驻地集中,刚刚进行了安全防护的实操培训。来到这里第一件事,又是听与病*较量医院护士,详细讲述安全防护的操作要领:
戴帽子要把头发全塞进去,耳朵也一定要盖住;
戴两层手套,第一层不能包住衣服,得直接贴在手腕上,第二层要把衣服包好;
口罩戴好之后,一定要把鼻梁上的铁环压成拱形,并仔细检查是否漏气……
结束工作后,从帽子到鞋套,每脱下一样,都要洗手消*。
所有的医生护士,如同当年进科室实习一般,听得异常专注。对于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如此全副武装,从医多年来还是第一次。
整个楼面分为清洁区、缓冲区、潜在污染区和病房区域。更衣室和医生的值班室都在潜在污染区,大家在这里全副武装,手术衣外穿着蓝色防护服。隔着两道玻璃门就是病房区域。进入病房的医护人员,要戴绿色的厚版N95口罩,进入第二道玻璃门后,还要套上一件白色的整体式防护服,戴好护目镜。
三级防护,如此里外三层,“披挂”到“卸甲”,都需要20分钟左右,有督导人员在一旁全程检查、指导。
这样厚重的防护装备一层一层套在身上,体感会非常闷热,体力消耗也远超平常。在物资充足的情况下,护士一般2小时就要换班。但由于眼下任务繁重加上防护装备缺乏,医院的护士一个班头延长到了六个小时,上海医疗队也延续了这一排班。
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值班期间,护士不能饮食,因为装备穿脱太过麻烦。而且一上厕所,整套防护服就报废了。
有病人在看书吃水果
但老年危重病人不少
进入病房区域,医护人员的交接工作可谓事无巨细。
医院病区的方位、空间分布,还要清楚了解各种医用物资、药品尤其是抢救物资的摆放位置,并学会使用医院的信息系统。
更重要的是充分了解病人的情况,大家询问得都很仔细,花了不少时间。上海医疗队领队郑*华说,要把上海医疗服务的精细化管理举措和一整套的操作规范全质量管理的理念不折不扣地“搬”到武汉,“简单说,上海怎么做的,在武汉就怎么做。”
上海医疗队医师组组长周新介绍,3楼病区目前的28名病人,只有2-3人症状较轻,正准备转去其他病区。接下来整个楼面,收治的都将是至少用无创呼吸机,或者用高流量氧气治理的重症病人。目前有超过20名病人无法自主呼吸,在使用呼吸机。4个病人一个房间,1位护士要负责6-7位病人。
“病人的情绪比较稳定,有人带着面罩还在看书,也有人吃水果。”周新说,从治疗病人的角度,这里的配备是完全到位的。
据记者了解,病人当中老年人占了相当高的比例,最年长者约90岁。多位病人情况不容乐观。
晚上7点半左右,上海医疗队开出了第一份医嘱。
晚上8点50分,记者走出医院,这才感到腹中空空。而下午与记者同时进入病区的日班医护人员,要坚守到深夜12点。然后,由夜班人员接班,第二天的白班人员,也都已明确任务。
两天里面,三次进入医院。昨晚,记者第一次看到闪着灯光,飞驰而来的救护车。而且,一连看到了三辆。
希望是因为有了上海、重庆驰援而来的医务人员,医院缓解了满负荷运营状态,重新具备了收治病人的能力。
-本文完-
版权声明: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